寶寶愛撒謊對於大部分的父母來說,都是相當頭大且難以處理的教養課題,其實,一般孩子在3歲以前多半是因為無知,而導致無害且童言童語般的謊言,真正需令父母擔心的是有目的性的蓄意欺騙,以下將從孩子對於欺騙的認知談起,並進一步釐清撒謊這項孩子們令父母唯恐避之不及的負向行為。
Know about ….lie
在倫常的道德觀下,撒謊是一種不被社會所接受,甚至可能會引起後續負面效應的行為,而為人父母者,也無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堂堂正正、誠信兼備的人,所以,當父母們意識到自己的孩子開始說謊甚至出現欺騙的行為時,便顯得十分錯愕與訝異;而父母之所以會有如此的反應,是因為以成人的觀點來看,撒謊是一種推卸責任或掩飾問題的方法,在成人眼中,孩子應該是最純真與無邪的,撒謊這種違背道德的事不應該出現在沒有心機的孩子身上。
但其實,對於尚未社會化、生活經驗與認知能力還不足的幼兒來說,替他們冠上撒謊的罪名或許有些沉重,因為大部分幼兒在成人認知中的撒謊行為都不是故意為之,舉例來說,一個3歲大的孩子,在時空與時間軸的觀念上還未發展完成,所以就可能會出現,其實媽媽上個月就帶他去百貨公司買了一個玩具,但他卻向人說他媽媽昨日買了個玩具給他的情境,這便屬於沒目的也無惡意的謊言,父母此時只要適時的提醒時間的觀念,協助他們認知的發展即可,因為這種無意的謊言會待他們的邏輯成熟後自然而然的減少與消失。真正需令父母擔心的其實是具有目的性,且是在了解狀況的基礎下編織的謊言,也就是蓄意的欺騙行為。
欺騙認知發展3部曲
根據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Piaget),對於誠實定義與道德規範的認知發展,使得孩子對欺騙的認定有以下3種極大的認知發展層次。
1)First stage皮鞭認知:孩子了解撒謊或欺騙的行為若是為父母親所知道的話,自己是會遭到責罵或是處罰,孩子於此階段中,由責罰的結果知道撒謊或欺騙是負面的,也認知到此行為的非正向性;換句話說,若沒有責罰或處罰條例,也就是父母親並不會於生活中給予適切的教育,或因孩子撒謊而予以告誡或舉以實證的話,孩子自然而然便不會理解撒謊是件不好的事,所以,類似於欺騙或撒謊的社會道德規範,都是經由教育的環節所實踐。
2)Second stage絕對認知:過了皮鞭認知的階段之後,孩子對欺騙的認知會進入到絕對認知的階段,所謂的絕對認知指的是無論是否有懲處條例的存在,其孩子的內心都會認為撒謊的行為是錯誤的,舉例來說,處於絕對認知階段的孩子,父母也許不再告誡他說謊會被責罵或處罰,但其內心已可以推定大部分「非事實的言語」都是不對也不會被允許的,因此,孩子此時對於誠信的道德感是十分強烈的。
3)Third stage感情認知:最後,孩子會進入到感情認知的階段,他們於此時逐漸了解到人際關係的互動與建構是仰賴誠信而存在,孩子會為了鞏固和諧與穩固的人際關係而誠心說話,此時,孩子對於負向的欺騙行為不再是立基於最初皮鞭的處罰與後來延伸出的絕對認知,而是藉由人際互動而了解誠實的重要;或因逐漸社會化的關係,理解社會硬性的規範--法律,孩子知道若是因為自身的欺騙行為而侵犯到他人權益,導致傷害到彼此的信賴、互重的關係時,就是一種負向的做法。
mommy notes
「教」出孩子的道德感
一般來說,在正常的教育與發展之下,孩子的欺騙認知在6歲以前多半是還是處於皮鞭認知的階段,此時也是建立道德與誠信的重要階段,不是鼓勵家長恫嚇孩子,或用極嚴厲的手段予以懲處,而是以身作則,告訴孩子說實話的重要性,並給予他們機會去學習。舉例來說,若有一個兩歲半的孩子,因內心羨慕同懠或玩伴所擁有的玩具,但卻因自身沒有而產生心理上的落差,進而在他人詢問時,表示自己也擁有一樣的玩具,甚至炫耀是更好更棒的種類時,
家長應先同理孩子的心理,並以如「你是不是喜歡這個玩具呢,我們沒有的話就不可以跟別人說有哦?」的話語引導他,初期,父母只是告知孩子說謊的不適當性,若他們仍舊一犯再犯時,才能再給予適當的處罰,讓他們能更進一步了解說謊的嚴重性,也就是說,父母要讓孩子先「有機會知道」說謊是不對的,才能建立後續的懲罰,而非一昧的認為說謊就是不好的行為,進而忽略了他們還沒有機會「學習」到說謊是不對的。
分辨2階段撒謊行為
從幼兒認知心理發展的觀點來看,3~4歲的階段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分野。一般來說,3~4歲以前的孩子,在認知發展尚處於感覺動作期(Sensorimotor )或剛進入前運思期(Preoperationa),對於外界事物的認知不如成人來得完備,通常也以自我為中心,雖能思考但通常還不符合邏輯,無法看見事物的全面性,所以此時孩子的說謊行為多是無意且不自覺的行為,無需過責怪。
3~4歲以前-無意型
一般3~4歲以前的孩子,通常會被父母們認定為撒謊的原因多半有以下幾種情形。
1)記憶力不精確,混淆想像與現實:由於孩子的記憶力、想像力與辨別力尚不準確,可能會出現以下的狀況:明明於托兒所或幼稚園的中餐是吃飯,但孩子心理想吃的其實是義大利麵,於是回家後,在父母的詢問下,孩子便說出中午吃義大利麵的「謊言」。此種情形是因為孩子在此想像力大爆炸的年紀,常常以心理的幻想或願望替代了現實,加上記憶力不精確,才會造成事物分辨不清,謊言應孕而生的情形。面對此種狀況,父母們其實無須過於緊張或責罵孩子滿口胡言,反過來應協助他們分辨想像與現實,告訴他們「中午就是今天回家之前的時候哦,學校老師說你吃的是飯耶,那你是不是想吃義大利麵呀?」。這類的謊言,除了無傷大雅外,還可以讓父母有引導他們正確時空概念的機會,甚至可從孩子的「胡言亂語」中一窺他們內心的願望。
2)直覺思考,以自我為中心:此階段的孩子,雖能區別「個體」的不同,也就是說孩子知道我是我,父母或他人又是另一個不同於自己的個體,但卻還沒發展出「他人觀點(想法)」的概念,所以他們大多是從自己的觀點與慾望出發,如玩伴或同懠擁有一個漂亮的洋娃娃,當洋娃娃被放置在旁時,孩子可能就會拿起並向人宣稱「這是我的」,此時,在父母的眼裡,孩子就是個撒謊大王,但其實此階段的孩子只會考慮到自我的感受,不會顧慮他人或周遭的事物,所以便會出現此類在成人眼裡近乎霸道與占為己有的撒謊行徑。對此,父母除了告訴孩子「這是XX的媽媽買給他的,所以這個洋娃娃是他的,不是媽媽買給你的哦,你要把它還給人家。」的話語外,還可順勢教導他們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是屬於自己的概念。
~全文請見116期媽咪寶貝雜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