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活中的自然教室 傳統市場‧餐桌‧擬真玩具
「大自然是最棒的自然教室,在自然裡,妳會發現世界上最珍貴的寶藏!」《自然野趣DIY》作者黃一峰如是說。然而,現代父母多雙薪家庭,難得的假日只想宅在家裡,想要親近大自然,豈不是非得「犧牲」週末的悠閒時光,來個全家總動員不可,如此大費周章的方式又怎麼能以輕鬆的心情欣賞自然之美呢?其實,觀察自然、認識大自然並非一定得到郊外喔!在我們的生活周遭,只要睜大眼睛、張大耳朵,自然之美無所不在。
都市孩子的自然啟蒙教室
Classroom 1~傳統市場
![]() |
傳統市場裡的自然寶藏
黃一峰解釋說:傳統市場是世界各地物品的集中地,不論是天上的、地下的、蝦蟹貝類、魚類、家禽、蔬菜、水果、南北貨……只要上一次傳統市場就可以盡收眼底,猶如一個自然博物園,等著孩子們去尋寶。「記得小時候,媽媽會在市場裡教我認識各式各樣的蔬菜水果,而我會趁著媽媽挑魚或跟菜販討價還價的片刻,觀察活墨魚身體顏色的變化,或翻找菜堆裡的小蟲子。」
提起這段難忘的童年時光,黃一峰鼓勵媽媽們經常帶孩子到傳統市場,讓孩子用自己的心、眼去觀察,挖掘生活中的自然寶藏。
Classroom 2~餐桌上的寶貝
![]() |
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擁有30年幼教資歷的康寧托兒所所長梁偉莉表示,教導孩子認識各種蔬菜瓜果,讓孩子學習從中分辨哪些部位是可食用的?哪些食物長在地下?甚至瓜果的形狀、顏色、蔬菜的根莖等部位,都可以在餐桌上學習而來。「認識動、植物是生命教育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透過日常生活中的觀察,能讓孩子了解各種動、植物的功能,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爸媽不妨與孩子一起動手種菜、採果、準備食物,這些實際參與的過程,可以加深孩子的印象,寓教於樂。」
Classroom 3~擬真玩具
想要了解昆蟲的特徵,只能透過飼養一途嗎?其實不然,黃一峰認為,市面上有許多擬真玩具,這些玩具不只外觀與真的動物、昆蟲難辨真假,而且可以拆卸組合,不失為孩子學習認識動物特徵的好方法。
另外,若孩子吵著要飼養寵物時,爸媽可以教導孩子,「飼養昆蟲並不是一個好的方法,因為我們無法提供動物或昆蟲自然原始的生長環境。」
Classroom 4~到公園去
![]() |
不過,若孩子表現出害怕的情緒,爸媽千萬不要勉強孩子,甚至用言語刺激孩子,以免孩子更加排斥而喪失學習的興趣。看到毛毛蟲或小動物時,則可以把握機會教育,教導孩子愛護昆蟲、動物的觀念。
梁偉莉所長提醒爸媽,不論是到公園、植物園或是動物園,抱持著輕鬆的心情,主題式導覽,避免走馬看花,才能讓孩子有機會進行自然觀察。
~原文刊載於2010年03月號《媽媽寶寶雜誌》隨書附贈《bobo小天才別冊》;詳細文章內容,請至bobo小天才親子網站 www.bobo.com.tw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