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題: 哮吼 croup |
公佈日期: 20041023 |
作者: 謝幸靜 哮吼是一種常見兒童上呼吸道阻塞疾病,引起幼兒聲音沙啞(hoarse voice ) 、吠狀咳嗽(barking cough) 、吸氣喘鳴聲(inspiratory strider ) 、及呼吸窘迫症狀。哮吼症候群(croup syndrome)指一群疾病包含{急性喉頭氣管炎(laryngotracheitis), 痙攣性哮吼( spasmodic croup),急性細菌性氣管炎( bacteria tracheitis)} 。 流行病學 哮吼佔兒科呼吸道疾病15%,病毒感染是引起哮吼最常見的原因,病毒性哮吼好發於1-6歲幼兒,平均年齡18月,易發於晚秋及早冬。
病因副流行感冒病毒引起65%哮吼病兒和哮吼有關病毒包括(呼吸合體細胞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急性細菌性氣管炎為細菌重複感染病毒性哮吼,常見細菌有金黃色葡萄球菌、B 型嗜血桿菌、鏈球菌、肺炎球菌等。痙攣性哮吼是病毒抗原引起的過敏反應。 臨床症狀急性喉頭氣管炎(laryngotracheitis):症狀:輕微流鼻水、咽炎,輕微咳嗽,輕微發燒,通常12-48小時後有典型聲音沙啞;吠狀咳嗽;吸氣喘鳴聲等特徵出現。嚴重病人常有呼吸道阻塞、心跳及呼吸速率加快,鼻翳搧動,使用呼吸肌肉,小孩煩躁不安導致缺氧,需密切觀察。頸部前側X光檢查可看到聲門下方氣道縮窄,出現尖塔徵象(steeple sign)。診斷主要依據病人臨床症狀表現。 痙攣性哮吼 spasmodic croup 易發生在3月-3歲小孩,常發生於晚上,和急性喉頭氣管炎很難區分,小孩半夜突然咳、喘、和吸氣喘嗚,不伴隨發燒,給予安撫及潮濕空氣病人可得到緩解,病人聲門下方突然腫脹,症狀可能連續3-4晚,痙攣性哮吼和急性喉頭氣管炎可用內室鏡來鑑別診斷,痙攣性哮吼喉頭黏膜白且潮濕,急性喉頭炎黏膜紅且腫。
急性細菌氣管炎( bacteria tracheitis):病毒性哮吼進一步由氣管擴散至細支氣管和氣泡,輕微症狀5-7天後,突然變嚴重,突然高燒、喘,增加呼吸功,上、下呼吸道氣道阻塞,呼吸速率加快,呼吸有喘鳴聲,囉音,胸部X光檢查肺葉實質間質性浸潤,實驗室檢查白血球計數上升與不成熟白血球比例增加的現象,診斷須靠支氣管鏡檢查,確定會厭下方氣管有化膿現象,也可直接做培養以確定菌種,氣道阻塞,常須插管或氣切。鑑別診斷主要須區別急性會厭炎急性會厭炎epiglottitis):發生在2-7歲小孩,由B 型嗜血桿菌引起,症狀和哮吼不同,聲帶沒受到侵犯所以少出現聲音沙啞與吠狀咳嗽,病人除高燒外通常會流涎、呈現虛脫與毒性病容,因嚴重呼吸道阻塞而無法躺下,病人坐姿出現頸部後仰與下巴前傾的姿勢,草莓樣會厭。急性會厭炎頸部前側X光檢查因會厭腫脹出現拇指徵象(thumb sign)。 Croup治療冷濕氧氣罩治療(Mist Treatment)冷濕空氣減少呼吸道分泌物和黏膜發炎,降低氣管黏膜分泌物的黏稠度。 腎上腺素治療(Epinephrine)給予吸入腎上腺素治療哮吼病人,可減少哮吼病人吸氣喘嗚聲和肋間呼吸。
類固醇治療(Corticosteroids)類固醇可經由抗發炎反應治療喉頭黏膜水腫現象。插管(Endotracheal Intubation)嚴重呼吸道阻病人,插管用來解除嚴重喉頭水腫情況,維持呼吸道暢通是治療哮吼最重要之處。 抗生素治療細菌重複感染病毒性哮吼呼引起吸道感染。 註:謝幸靜醫師現任二林分院小兒科主任 |
|
| 引用:http://www.erhlin.cch.org.tw/view_Health.aspx?id=1 |
主題: 惱人的咳嗽 |
公佈日期: 20100301 |
惱人的咳嗽
文/胸腔內科/黃培堯 醫師
咳嗽是一種防禦機制,因咳嗽神經接受器受到刺激,而神經接受器主要分布於喉頭、氣管、支氣管、耳膜、外耳道等地方;咳嗽可以幫助清除喉頭、氣管及支氣管內的痰液或具感染性的微生物,降低這些物質的傷害。所以咳嗽功能受損時,可能會加重疾病嚴重度。但咳嗽也可能只是疾病的一種徵兆。不過持續嚴重的咳嗽則會產生不愉快的症狀,如胸痛、頭暈、喘不過氣、漏尿,甚至影響睡眠、生活及工作。
咳嗽依發生時間長短可分為急性及慢性咳嗽(一般以三週為分界);急性咳嗽常見的原因為急性發炎,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鼻水倒流)、急性氣管炎等,一般症狀都不會超過兩週的時間;急性咳嗽一般以症狀治療為主,並注意其他併發症(如肺炎,咳血)。
慢性咳嗽的原因則如下:
- 鼻涕倒流:為慢性咳嗽最常見的原因,病患常有喉嚨癢或清喉嚨的習慣;治療以減少鼻涕倒流為主,常給予抗組織胺或類固醇鼻噴劑;若病患鼻涕濃稠疑有細菌性感染超過十天,則需要給予抗生素。
- 胃食道逆流:胃酸或食物逆流至喉頭或氣管,而刺激咳嗽接受器;或經食道氣管咳嗽反應機制,雖只刺激食道但經神經傳導至氣管導致咳嗽。病人常伴隨喉嚨痛、聲音沙啞、胸骨下灼熱感、胸悶痛及喉頭酸味,但有時也會沒有症狀。可以經由24小時食道pH值偵測是否有食道胃酸逆流情形,或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食道炎情形。治療方面,可先從生活習慣著手,包括體重減輕、高蛋白低脂肪飲食、避免咖啡及茶飲料、抽菸、抬高床頭等;藥物治療可使用正離子幫浦抑制劑或H2組織胺阻斷劑減輕胃酸產生。
- 過敏性呼吸道疾病,如氣喘。多發生於清晨時,氣喘最容易發作的時間,常伴隨著呼吸喘及哮鳴;治療可用吸入性支氣管擴張劑及類固醇,嚴重時可能需短期使用口服類固醇。
- 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氣管擴症。主要是因支氣管發炎或痰液增加刺激引起咳嗽;有抽菸病患應停止抽菸(咳嗽多於停止抽菸後4週改善),另可使用支氣管擴張劑減輕之氣管緊縮及加強清痰,減輕咳嗽症狀。
- 血管緊張素轉換脢抑制劑(ACE inhibitor):是一種降血壓藥物,會產生刺激咳嗽接受器的物質而導致咳嗽;故使用這類藥物若伴隨咳嗽,須先停藥。
- 感染後咳嗽:部分病人於急性感染後產生慢性咳嗽症狀,如黴漿菌感染或百日咳,需針對疾病治療。若是病毒性上呼吸感染所引起的咳嗽,則可能是氣管黏膜發炎或咳嗽接受器損傷,容易受到刺激而咳嗽。
- 其他如腫瘤、結核、肉狀瘤病、慢性異物吸入、左心衰竭等,都可以從病史或胸腔X光片檢查排除。
如果以上原因都排除時,則需安排支氣管鏡檢查來排除支氣管內腫瘤、結核或異物的可能。
|
|
引用:http://www.erhlin.cch.org.tw/view_Health.aspx?id=80 |
|
主題: 腸病毒的自白 |
公佈日期: 20080621 |
文/感控 護理師/謝素群 記得之前搞得大家人心惶惶的腸病毒嗎?無論是台灣或香港,到處皆是腸病毒大軍肆虐的痕跡,想起之前我~腸病毒大將軍創出的佳績,可真驕傲呢?
自從克沙奇病毒一舉攻下台灣島後,我們腸病毒七十一型的也不甘示弱,便趁勢興起。不管三七二十一,見到人就下手,感染後就藉由飛沫、糞便、口腔或傷口…..等途徑,進一步傳染其他人。就在我們並肩作戰的狀況下,就在台灣島上,傳出有五十七人死亡,兩百八十人重症住院的大消息呢!
那些被我們所感染的人,尤其是小孩的口腔、手腳都出現針頭大小的紅疹(水泡),痛得無法下嚥,只能趴在桌子上,虛弱的吃著布丁。較嚴重些的患者,無不上吐下瀉、全身軟弱無力,還會出現肌肉抽搐、類似驚嚇的狀況,只要走在路上,隨處可見腸病毒撒野的蹤跡。一九九四年的夏天,真是一次美麗的回憶啊!
只是不知為何,現在出門就每次碰壁。除了足以致命的消毒水、滿天飛如滿天星的宣導品之外,現代人的免疫功能似乎愈來愈強,使我從各方尊敬的大將軍,便成無所事事的小角色。每次當我散步到幼稚園,爬上小朋友那稚嫩白皙的小手,正要來個著華麗的前空翻飛入他那紅潤的櫻桃小嘴時,腦海中不禁浮現造成一波轟動後,國王搞不好會賜我金山銀山,剎那間,刷---呸!呸!呸!還好逃得快,否則被肥皂泡淹死的模樣被看到的話,肯定是丟臉丟到家!唉!我真懷疑現在的清潔用品是否都添加了「抗腸病毒劑」。
想當年,下手之處比比皆是,從飛沫口水戰到潰爛的傷口,想不引發一場人「毒」大戰,都有點困難。反觀現在,一出門隨即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張張的宣導海報,上頭清一色的寫著如何防範腸病毒,那些文字個個看起來趾高氣昂,彷彿隨時都能上戰場,而在驕傲的文在旁邊,則是同伴們被「賜死」的照片,無論是伊科病毒或小兒麻痺病毒,都無一倖免。我最愛的小朋友也是,小小年紀就知道要勤洗手、不共用毛巾、牙刷…..。除此之外,居家環境也是清潔又通風,兒童玩具更是一乾二淨,絨毛玩具自然也不在話下,根本毫無藏身之處可言。
以上是國小學童腸病毒徵稿比賽高年級組優良作品,全文用擬人法,以腸病毒的口吻寫成。描述感染病毒的症狀,以及打敗腸病毒的方法。而今年現階段腸病毒疫情持續呈上升趨勢,預測6月份疫情將達高峰。根據疾病管制局統計2008/01/01 - 2008/06/18腸病毒重症全台累計已達208例,而彰化縣有23例(最多是高雄縣32例,其次是彰化縣) ,死亡人數七例。衛生署也成立「腸病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告為避免其於幼教保育機構傳染及重症之發生,若小學低年級(一、二年級)、幼稚園與托兒所,於一週內同一班級有二名以上(含二名)幼童經醫師臨床診斷為手足口病,或?疹性咽峽炎,或疑似腸病毒感染時,該班級應停止上課十天。
除了要認識腸病毒之外,對於消毒方法更須重視,以下為腸病毒消毒方法: 1.消毒方法的選用: (1)腸病毒對酸及許多化學藥物具抵抗性,如抗微生物製劑、清潔消毒劑及酒精,均無法殺死腸病毒。 (2)醛類、鹵素類消毒劑(如市售含氯漂白水)可使腸病毒失去活性,水中0.3到0.5ppm的餘氯即可使其不活化,而衣物漂白水(含氯)亦可殺死腸病毒。 (3)腸病毒於室溫可存活數天,4℃可存活數週,冷凍下可存活數月以上,但在50℃以上的環境,很快就會失去活性,所以食物經過加熱處理,或將內衣褲浸泡熱水,都可減少腸病毒傳播。 (4)乾燥可降低腸病毒在室溫下存活的時間。 (5)紫外線可降低病毒活性。
2.如何泡製消毒水:以泡製200ppm含氯漂白水為例 (1)取巿售家庭用漂白水(濃度一般在6到7%)1湯匙(一般喝湯用的湯匙,約15至20cc)。 (2)加入5公升的自來水中(大寶特瓶每瓶容量1,250cc,4瓶即等於5公升),攪拌均勻即可。
3.環境消毒重點: (1)不需要大規模噴藥消毒。 (2)只需對於常接觸物體表面(門把、課桌椅、餐桌、樓梯扶把)、玩具、遊樂設施、寢具及書本做重點性消毒。 (3)清洗完畢的物體可移至戶外,接受陽光照射。 |
引用:http://www.erhlin.cch.org.tw/view_Health.aspx?id=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