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掌握咀嚼關鍵期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劉明發



讓寶寶吃得開心又健康
吃東西這件事應該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似乎不需要特別學習,自然而然就能夠學會。然而,現代父母的某些行為卻可能造成寶寶咀嚼能力不佳,使得寶寶對某些食物產生排斥感,進而導致營養攝取不均,影響腦部與智力的發育。因此,了解寶寶從新生兒期開始,每階段咀嚼能力的發展,並給予寶寶正確的訓練,就能避免寶寶輸在起跑點上。


咀嚼能力發展是漫長過程
提到吃這件事,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劉明發表示,有些事情是不能輸在起跑點上的,否則會很麻煩,例如寶寶咀嚼能力的訓練。他表示,人類咀嚼能力的發展是非常漫長的過程,從新生兒期開始出現吞嚥動作,到舌頭能夠運用自如、臼齒長齊並能夠真正的咀嚼食物,大約要到寶寶5歲時才發展完成。


是不好吃或是沒辦法吃
但是,從0歲開始,父母就可以配合寶寶的成長發育,在適當的時機給予正確的訓練,如果寶寶出現偏食的情況,或者是對某些食物產生排斥感,應該找出寶寶不吃的原因:是因為食物的口感、味道「不好吃」,還是因為寶寶無法咀嚼、吞嚥不佳,「沒辦法吃」?找出原因再對症下藥,協助寶寶克服「吃不好」的困擾。


寶寶咀嚼能力發展
03個月大


滿足吸吮欲望
幾乎所有足月兒都會有吸吮動作,吸吮是寶寶成功取得食物的第一步。到了3個月大時,劉明發醫師表示,90%的嬰兒在這個階段都會出現吃手的動作。要給寶寶吃奶嘴還是讓寶寶吃手?這是許多新手父母共同的困擾。


自我安撫作用
劉明發醫師表示,一些研究指出,嬰兒吃手的行為具有自我安撫作用,特別是當寶寶對周遭環境感到不安時,透過吸吮行為能夠有效安撫寶寶的情緒。但是很多父母因為覺得不衛生,怕髒,所以長時間給寶寶戴著手套,或是刻意阻止寶寶吃手。然而,如果不讓寶寶滿足吸吮欲望,成長之後有可能會比較缺乏安全感。


Tips
提供安全抓握玩具
當寶寶出現將手放進口裡的行為,正是寶寶學習進食的第一步。可以提供適合寶寶小手抓握的安撫玩具或安撫巾,選用安全材質製作的安撫玩具,即使寶寶放入口裡也不必擔心,一來可以滿足寶寶的吸吮欲望,二來也可以訓練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為日後自己進食做準備。


46個月大


添加副食品
在大人看來毫不費力的吞嚥動作,對寶寶來說卻是成長發育的一大步。因為只有當寶寶的喉頭肌肉、腦部控制吞嚥機制以及腸胃發育成熟,才能夠順利的吞嚥並消化食物。一般而言,46個月大是開始添加副食品的時機。


消化液分泌量增
劉明發醫師表示,當寶寶攝取的總奶量平均一天達到1000c.c.,頭部可以轉動自如,即是添加副食品的時機。因為這表示寶寶腦部控制吞嚥機制已經發育成熟,加上消化液分泌量大量增加,能夠幫助寶寶腸胃消化。特別是進入厭奶期的寶寶,更需要透過副食品來攝取足夠的蛋白質與營養素,幫助成長發育。


母乳寶寶滿6個月大開始添加
太早吃副食品,除了會吃到新鮮的食物而不吃母乳之外,也可能因為副食品準備時不乾淨,使寶寶腸胃容易受感染。此外,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純母乳哺餵的寶寶,可以延到6個月大再開始添加,以免因為太早開始吃副食品,導致寶寶油脂及蛋白質攝取不足,影響成長發育。


Tips
提供流質食物
一開始以流質食物為主,可以準備新鮮稀釋水果汁、稀飯上的清湯、稀釋青菜汁等給寶寶嚐嚐看食物的味道。


69個月大


強化副食品
寶寶的吞嚥能力越來越好,這時期可以提供寶寶糊狀食物。一開始嘗試糊狀食物,寶寶需要時間來習慣吞嚥的動作,劉明發醫師提醒父母要有耐心,一開始大多數的寶寶都會將食物吐出來,但是大約12週之後寶寶就會習慣,並且會越吃越好,所以父母千萬不要因為寶寶吐出來而以為寶寶不愛吃,而停止或強迫寶寶進食,造成不愉快的用餐經驗。


是否對食物過敏,嚐過才知道
劉明發醫師指出,過去人們總以為有家族過敏史的寶寶,應該將吃副食品的時間延後,或是因為害怕引發過敏而「自動」排除掉某些食物,這其實是錯誤的觀念。他說,寶寶是否對食物過敏,對哪些食物過敏因人而異,在不確定寶寶是否會對某些食物過敏之前,應該讓寶寶嚐嚐看,並觀察寶寶排便的情形來判定,如果寶寶在嚐試之後有腹瀉、嘔吐等不適的情形,可先暫停餵食。


Tips
漸進式給予
吃副食品的目的在於提供寶寶練習咀嚼的機會,因此,應該避免將米粉或麥粉加入奶瓶中沖泡成奶水給寶寶喝,以免寶寶過度依賴奶瓶,對日後戒斷奶瓶形成阻力。可以製作成較濃稠的米糊,慢慢餵食。


9個月大~1
接近大人食物
大多數寶寶在9個月大至1歲開始長牙,在寶寶臼齒長齊之前(約5歲),寶寶只能咬斷食物,還無法真正的咀嚼食物。因此,即使寶寶已經長了好幾顆牙齒,也不能預期這時期的寶寶可以吃牛排。所以,父母可以提供寶寶更多樣化的食材,但是食物的質地及口感必須處理得適合寶寶吃,例如可以給寶寶吃碎肉、較軟的稀飯等。


沒有咀嚼不影響消化
許多父母擔心寶寶沒有充分的咀嚼食物,直接將食物吞下肚會不會消化不良?劉明發醫師表示,原則上只要寶寶能夠吞下肚的食物,就不必擔心消化不良的問題。但是有些食物還是要避免,例如椰果、花生、核桃、堅果類、瓜籽、紅毛丹等,以免萬一寶寶沒有咬碎,吞嚥時可能卡到氣管,造成噎食危險。


Tips
提供高纖維質水果
吃水果除了可以讓寶寶攝取到足夠的纖維質幫助排便順暢,也能夠提供寶寶腸道細胞所需要的能量,幫助維持腸道健康,當然也就能夠提高寶寶對食物的接受度。



1歲以後
避免甜食影響食欲
這時期寶寶幾乎可以和大人吃一樣的食物了,包括鮮奶、優酪乳等,不過,還是要避免給寶寶吃太多甜食,例如甜度較高的飲料、糖果,以免影響食欲,並且容易造成蛀牙。如果寶寶有牙齒疾病或不舒服,也會影響寶寶咀嚼及進食的欲望。


食物的質地因人而異
有些父母抱怨寶寶不愛吃飯,每次吃飯都慢吞吞的,寶寶1歲以後繼續吃稀飯會不會影響咀嚼能力,造成日後咬合異常?劉明發醫師表示,由於寶寶咀嚼能力的發展要到5歲才完全發育成熟,因此,即使寶寶仍然只愛吃較軟的稀飯,父母也不需要擔心會影響寶寶的咀嚼能力。如果寶寶確實有咬合異常的問題,當然會影響寶寶對食物的偏好,建議父母請醫師評估,必要時給予適當的醫療處置,勿因此責罵寶寶。


Tips
提供多樣化食材
所以,到了1歲以後,即使寶寶仍然偏愛較濃稠或口感較軟的食物,父母也不必強迫寶寶改變。建議將食物處理成寶寶偏愛的口感質地,並提供寶寶多樣化的食材,在食物料理上多做變化,相信就能夠提高寶寶的接受度。



值得留意的狀況
從外觀上無法輕易判別
當父母抱怨寶寶不愛吃時,劉明發醫師表示,極有可能不是寶寶不愛吃,而是寶寶沒辦法吃。他表示,除了有嚴重的咬合異常,造成臉型異常(通常發生在35歲),可以明顯從外觀上看出來之外,咀嚼能力不好的寶寶,從外觀上是無法看出來與一般寶寶有什麼不同的,也無法輕易的判斷出寶寶的身體究竟缺乏哪些營養。但是,父母仍需留意,找出寶寶不吃的原因,是生理結構異常或是疾病因素造成。


Tips
生理結構異常影響咀嚼
例如有常流口水、喝ㄋㄟㄋㄟ容易嗆到、滿6個月大之後仍然無法翻身,頭部無法抬高、體重下降或過輕等情形的寶寶,有可能是腦神經及肌肉發育的問題,造成寶寶咀嚼能力不佳。此外,胃食道逆流嚴重、乳糖不耐症等都可能導致寶寶無法吞嚥,建議請兒科醫師評估,找出癥結點,以免長期營養不均影響寶寶的整體發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童童媽咪 的頭像
    童童媽咪

    童童媽咪之幸福小家庭

    童童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